國家統計局發布8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,其中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.5%,漲幅比7月份擴大0.2個百分點。這也是22個月中的最高增幅。(2010年9月12日《新京報》)。
為此,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把CPI的推高歸罪于農產品的推高,他說,“新漲價因素主要是部分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?!?月份糧食價格同比上漲12%,鮮菜價格上漲19.2%,肉禽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,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新漲價因素“貢獻”了70%左右。
的確,8月份農產品上漲了不少,其實這個月的農產品上漲是規律性的,每年的這個時候農產品大都會上漲,這是因為8月份天氣熱、干燥,種莊稼辛苦,難管理,花功夫大,加上七、八兩月容易逢上干旱和水災。今年就是如此,先是水災后是干旱,農產品漲價也是預料之中。
綜觀往年的8月,農產品上漲有高有低,有的農產品還是降價。拿鮮菜來說,2007年8月份上漲了22.5%,2008年卻下降了 0.5%,2009年(由于居民消費價格同比降幅縮小,環比出現上漲,但幅度不大)在這里不作比較,今年上漲19.2%,相對2007年上漲還減少了 3.3%,而2008年卻是下降;油價2007年8月上漲了34.6%,2008年上漲22.7%,今年也上漲,但幅度不大;再說糧價,2007年8月上漲6.4%,2008年上漲8.0%,今年上漲幅度最大,上漲了12%。今年糧價上漲幅度最大,這要分析國內和國際情況,國內今年受災嚴重,早稻減產,國際糧價飆升,而像俄羅斯這樣的糧食出口大國也禁止出口糧食,糧價上漲應是結構性上漲。
在我看來,真正推高CPI的并不是農產品,而是房價和醫療,以及水電、石油等。統計數據表明,今年居住價格上漲4.4%,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3.3%。說農產品推高了CPI那是被表面現象所迷惑,真正推高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除了住房、醫療之外,還有被壟斷的水價、電價,尤其是石油,它的上漲直接導致市場農產品上漲。我們不妨想想,所有的“通貨”(商品)都與這三樣息息相關,水、電提價了,顯然產品的原材料價格就高,生產產品的成本也高了;石油提價了,運費就貴了,商品就得加價了。
我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,是說增加市民生存壓力的并非是農產品,農產品價格都是低檔產品,大米每斤1.5元左右,蔬菜每斤從幾毛到幾元,增幅再大,也多不到哪里去,更何況農產品有漲還有跌。也許有人會說,飯菜天天要吃。那么,請問水電是不是天天也要用?這么多年來水電價格都是一路攀升,跌過價嗎?這幾年房價是節節攀升,別小看了今年這4.4%的上漲,如果一平方8000元,就是352元,買一套100平方的房子就增加了3.5萬元,又有多少個家庭一年能積蓄3.5萬元?我居住的城市應屬于三線城市,房價今年每平方平均漲了600元,且現在的房是“空架子”(里面沒有砌墻),行內人士測算,平均每套房按130平方,一套房比去年上漲了7.8萬元,加上砌墻的錢要超過10萬元。
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認為,3.5%差不多已經是今年年內的最高點了?!癈PI從去年7月份之后就開始上漲,同比基數的變化會減輕年內CPI繼續上漲的壓力。下半年隨著基數值逐漸走高,翹尾因素正效應將逐漸消退,CPI將逐漸回落。”而這個回落也只能是農產品,試問電價、水價等壟斷產品會回落嗎?房價會回落嗎?
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大部分農民為何總是窮人,因為他們種的農產品稍微漲價就有人說這是推高物價的罪魁禍首,而農產品大幅跌價了,甚至賣不出去在田間里爛掉,卻沒有人說。當今中國的農業仍然是靠天吃飯,逢上災年減產不說,甚至有可能是絕收,那能像水電那樣坐收不虧。其實每一次農產品漲價,獲益的并非都是農民,往往是經銷商抱了一桶金甚至多桶金后,農民才可能受益。
農民的收入難以提高,就難以脫貧致富。作為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,在分析CPI的推高問題時,不要轉移真正推高CPI罪魁禍首的視線,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,多些科學性、合理性,不要老是拿沒有話語權的農產品作CPI推高的替罪羊。